迟力峰,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
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
1989年在德国Goettingen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0至1993年在德国美因兹大学和BASF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年在德国明斯特大学取得教授资格
2004年任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系教授
2003~2011年任吉林大学超分子材料与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聘教授
2012年加盟苏州大学FUNSOM研究院任特聘教授
2020年获评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1科研方向
从事界面与分子相互作用对分子组装及反应调控的机制研究。揭示了分子组装和单键反应的规律,从单分子层面上获得了对表面物理化学过程和表面在位化学反应的新认知。
2科研故事
当选院士是“科研长征”新开端
迟力峰说,此次当选为院士无疑是“科研长征”路上的一个新开端,将鼓舞她在基础研究上继续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
迟力峰所研究的界面组装、反应和表征领域,对于大部分外行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而正是凭借对这一前沿学科的不懈钻研,迟力峰才因此走上了国际领奖台。
2017年7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第46届学术大会暨第49届代表大会在巴西举行,会上颁出的2017年度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迟力峰榜上有名。
这一专门表彰全球在化学或化工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科学家的奖项,每两年仅颁发给12个人。它不仅要求获奖者在科研上有较高成就,同时也要求能够积极参与领域内的公共事务,促进学术间的交流。
3科研成果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取得了无数的成果,这也是最好的结果。目前,迟力峰教授已经在Nature,Science,J.Am.Chem.Soc.,Angew.Chem.Int.Ed.,Phys.Rev.Lett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她最早以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有序分子膜的结晶或聚集,获得了关于其二维结晶初始状态的许多重要信息,文章发表于美国Science,1993,259,213-216,到目前为止此单篇论文被他人引用184篇次。
她利用低膜压力下,快速转移DPPC单层膜,获得了有序表面结构,从而发展了一种利用界面超分子构筑来实现表面图案化的新方法,文章发表于英国Nature,2000,403,173-175,到目前为止此单篇论文被他人引用186篇次,并被评为2000-2006年期间Nature被引用前100名论文的第20位。
部分学术论文
1.基于三角大环锚定基团的二芳基乙烯自组装单分子层(英文)
2.On-surfaceSynthesisofGrapheneNanoribbons
3.基于MX4结构的配位化合物析氢反应催化性能
4.前言:表面分子与超分子化学
5.高催化活性M-BHT(M=Co,Cu)电催化还原CO2为CH4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6.有机分子提纯设备的研发改造与性能测试
7.基于轴向耦合纳米线异质结实现双色单模激光
8.基于裂结技术的单分子化学反应研究进展综述
9.对羟基二联苯诱导的表面金属-有机键断裂
10.电势诱导的N-异丁酰基-L-半胱氨酸分子在金(111)表面的相转变
11.表面在位化学与液相化学反应的关联和差别
12.利用自组装策略调控表面反应动力学
...
4结语
学院的张海明教授与迟力峰教授相识十年,是迟教授团队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团队从无到有,再到慢慢壮大,迟教授始终是其中的主心骨,她不知疲倦地参与到每个环节中,让学生们倍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跟老师做科研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