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并对如何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行了解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介绍,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退役量也在逐步攀升,工信部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一直在着力做好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这项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层面频频为动力电池回收助力
工信部2018年、2021年分别发布两份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合计27家企业,行业格局初现。工信部依托溯源管理国家平台强化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监管,构建起了国家和地方两级监管机制。工信部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截止到9月底,171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综合利用企业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区设立了回收服务网点9985个。
8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发布《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规范指导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过程。
7月初,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该规划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梯次利用作出重要指导。
下一步,工信部将从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产业等方面,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完善监管措施,加大约束力。加强梯次利用管理,实施梯次产品自愿性认证制度,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强化线上线下协同溯源监管,督促有关主体落实溯源管理责任。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突破退役电池一致性、自动化拆解等目前还存在的技术瓶颈,持续推动发布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四是深化试点示范,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备电等梯次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持续培育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
碳贸易壁垒下,动力电池出海,电池回收成“必修课”
在欧盟和国外相关环保的大背景下,对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很多车企比如宝马、大众、奔驰、雷诺、沃尔沃等整车企业,对低碳生产、材料回收、LCA(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都有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欣旺达电池总裁梁锐在近日举行的“2021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说。
欧盟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的主要目的地。而作为体量比肩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欧盟2020年12月就发布了新电池法的提议草案,废除欧盟现行电池指令,实施方式由“指令”变为“法规”,以确保投放到欧盟市场的电池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能做到可持续、高性能和安全,该法规拟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在可持续性维度上,欧盟新电池法对电动汽车电池增加了回收效率和材料回收目标的要求,规定只有满足要求的动力电池才能在欧盟市场销售。到2024年7月,电动汽车电池随附的技术文档中应包含根据授权法案起草的碳足迹声明;到2026年1月,电池中的钴、铜、铅、锂、镍的回收水平需要分别达到90%、90%、90%、35%、90%。
其实,即便不考虑减碳需求,从缓解眼下原材料供需矛盾的角度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也是一项值得企业布局的业务。
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幅惊人
(图片来源: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锂电池上游原材料镍、钴、锂等贵金属价格波动的剧烈超出预期。截至10月8日,国内现货钴的价格已从去年4月不到24万元/吨的价格上涨至逾38万元/吨,涨幅近60%。锂原料价格涨幅更为惊人,据SMM现货均价显示,截至9月底,碳酸锂的价格在一个月内上涨了50%,价格逼近19万元/吨,而今年年初时其价格仅为5.7万元/吨,涨幅达到233%。
产业链上下游对动力电池回收布局
10月12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拟在湖北省宜昌市姚家港化工园田家河片区投资建设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20亿元。这并不是宁德时代在电池回收领域的初次布局。早在2013年,宁德时代便已通过收购邦普循环,涉足电池回收业务;2018年,还与上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今年下半年,LG能源、SK创新、三星SDI、特斯拉、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纷纷入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
另外,根据国家规定,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要面临退役、被强制回收,而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备的动力电池已处于退役期。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高达20万吨(约25GWh),预计2025年后,每年退役电池数量增长将超百万量级。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一片新的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