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世界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拼命三郎院士刘云圻

   2018-01-25 1490
导读

他出身贫苦,靠勤奋和韧劲进入高等学府,并一步步成为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的专家;他炙手可热时,拒绝国外的橄榄枝,在中科院化学

他出身贫苦,靠勤奋和韧劲进入高等学府,并一步步成为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的专家;他炙手可热时,拒绝国外的橄榄枝,在中科院化学所的实验室一做就是40年;他立志要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刘云圻。

 

 

 

 

图为刘云圻院士作报告

 

 

刘云圻,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分子层次器件的探索、薄膜的制备与表征等研究。总结发展了高性能分子材料的设计思想和提出了性能调控的新方法。证实了扩展p体系是实现高迁移率的重要途径,合成了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新型p共轭分子材料。首次提出了液态铜催化剂生长石墨烯的概念,获得了高质量单晶石墨烯;制备了第一个氮掺杂的石墨烯,实现了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调控;开拓了在介电层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新方法。揭示了界面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发了新的溶液法加工技术,实现了器件的多功能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等。

 

 

少年学霸变知青,坚持做好每件事

 

 

刘院士出生于靖江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小学文凭,母亲目不识丁,但他们却坚持供自己的孩子读书。从这个贫苦的家庭中,前后走出了六名大学生,刘院士就是其中一位。

 

 

少年时刘院士话不多,书卷气很浓。在县城读高中阶段,他勤奋努力,成绩突飞猛进,并且作文还获得扬州市优秀作文奖。就在刘院士的父母准备供其读大学时,时代却和刘院士开了个玩笑。1970年,高中毕业的刘院士带着回乡知识青年的名号,回家当起了农民。受到打击的刘院士并没有选择怨天尤人,而是既来之则安之,努力学习干农活,摸索巧法,将农活干的又好又快,寻找劳作的快乐。然而由于拼命劳作插秧,刘院士的膝盖出现了问题,直到现在,每逢湿冷天气,刘院士的关节还隐隐作疼。

 

 

工人变身大学生,饱读藏书成绩优

 

 

两年的农民生活结束,刘院士又迎来了工人生活,他进了大队的蒸馏器厂,和普通工人一样辛苦劳作。那时公社有广播站,家家户户都有小广播。但广播喇叭很容易坏,并且会修理的人很少。二刘院士似乎在物理方面天赋异禀,技术一学就会,而且触类旁通。他自己拆了小广播研究摸索,不久就掌握了原理,能够帮助村民维修广播、收音机等电器。

 

 

正当刘院士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度过时,命运的转折,就在这时出现了。1972年,大队要推荐工农兵大学生,刘院士凭借自己日常优异的表现得到大家的广泛支持,并且在笔试面试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成功被推荐到南京大学化学系就读。

 

 

尽管是工农兵大学生,但由于刘院士在中学时打下的良好基础,到了南大后勤奋学习、求知若渴。在南大求学期间,他在所学领域挖地三尺,除了将老师们所授知识尽收囊中,还遍读学校的相关藏书,在全校成绩出类拔萃,得奖无数。

 

 

离乡北上中科院,孜孜不倦做实验

 

 

1975年,大学毕业后,刘院士带着满腔抱负来到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此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刘院士在所属领域孜孜不倦的躬身实验。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刘院士始终坚持早上7:30开始工作,晚上11:00回家。曾经的学生、现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胡文平回忆,多年前中科院化学所有四位最受尊敬的老师被称为“拼命三郎”,刘院士就是其中之一。

 

 

刘院士的脚步从未停歇,他逐渐在自己所研究的分子材料与器件领域成为国内顶级专家,享誉国际,并为国内分子材料与器件领域从国际上籍籍无名到与领先水平接轨做出重要贡献。四十多年来,刘院士共发表SCI论文600余篇,他人引用2.2万余次,h因子大于80201420152016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目录。2007年、2016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

 

 

如今,古稀之年的刘院士依然在为我国分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应用而奋斗,他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自己所研究能的领域能够在国际上取得领先……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pownet.com.cn/news/show-796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