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上市公司康得新(002450,SZ)参股、康得集团控股的康得碳谷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康得碳谷)6.6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在山东荣成奠基开工,该项目备受投资者和业界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获悉,该项目总投资500亿元,占地6660亩,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项目分五期建设。事实上,碳纤维应用广泛,被视为关键材料,而碳纤维市场长期被国际巨头把控,国内企业逐步突破技术封锁,高性能碳纤维的自主化生产为我国碳纤维应用由低端体育休闲向高端工业市场转变提供了基础。
康得新董事长钟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康得碳谷6.6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建成后,碳纤维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带动未来汽车等产业轻量化发展。
百亿项目欲进军产业高端
早在2017年9月底,康得新公告称,拟出资20亿元与康得集团、荣成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向康得碳谷增资130亿元,并规划2023年在山东荣成建成年产6.6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届时将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等高端工业对高性能碳纤维的增长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后注意到,碳纤维材料技术壁垒高、应用范围广,在航空航天、汽车、风电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市场空间达千亿级规模。
目前我国布局碳纤维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康得新、光威复材等,行业内公司还有中复神鹰、中简科技、恒神股份等。而康得新的碳纤维主要定位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将打造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工业产业链以及商业生态链。
通过合资及参股的方式,康得新与康得集团联手完成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产业生态平台的布局,实现T700以上级别高性能碳纤维丝的规模量产,改写中国以T300低端产品为主的产业格局。一期年产5000吨原丝、1700吨碳丝的生产线已于2016年建成投产,可稳定量产T700、T800、T900、T1000、T1100级别的高性能碳纤维材料,良品率达到97.5%。
康得新及相关企业的探索背后,则是中国碳纤维产业亟需破局的现状。东北证券发布的相关研报显示,我国碳纤维性能较差,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使得碳纤维应用市场主要集中于体育休闲等低附加值领域。2015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1.7万吨,其中近60%应用于体育休闲,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国内自主提供的碳纤维仅3000多吨,80%以上依赖进口。
规模化降成本对标国际巨头
巨大的市场蛋糕催生诸多企业在碳纤维掘金。中军融合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民参军联盟理事长邓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相较于国内,碳纤维在欧美国家的汽车、航天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此前我国的C919大飞机也运用过碳纤维,随着企业的探索和量产,碳纤维的应用无疑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和潮流。
不过,邓伟也提到,相较于钛合金和镁合金在轻量化的运用,目前碳纤维成本较高,随着产业的探索,成本将是影响这一新型材料的商业化速度重要因素。
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碳纤维普遍存在单线生产能力小、能耗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难以规模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限制着产业发展。
对此,康得新董事长钟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康得碳谷6.6万吨每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建成后,伴随技术提升和批量化生产,碳纤维的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继而促进碳纤维的大规模应用,不仅加速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还将对相关产业未来轻量化的发展的发展进行战略性的支撑。
通江资本执行总经理潘晓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除了康得新,如光威复材投建了T800项目,中简科技于今年启动的1000吨/年国产T700级碳纤维扩建项目等,都是各主要参与主体对行业发展趋势整体看好的反映。
但潘晓也提醒称,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的核心技术常年被国外垄断,国内包括康得新等企业虽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技术性突破,但是完全实现进口替代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外在需求量的刺激,也要从包括政策支持、研发投入、技术实力、产能等多种因素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