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东生院士长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在高温结构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人工晶体、特种无机涂层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研究成果为我国的国防事业、航空航天和冶金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严东生院士作为我国无机材料科学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既是科学家,也是大教育家。他言传身教,事必躬亲,培养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无机材料工作者,为我国无机材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贯中西报家国
严东生院士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7岁时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后抗日战争爆发,遂从清华转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39年从燕京大学毕业。
1946年9月,受原燕京大学化学系主任窦维廉的推荐,严东生院士获得留美奖学金赴美留学。他从上海乘“梅格将军”号船直航旧金山,12天后到达美国,赴美国纽约大学攻读研究生化学系。后转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从事无机材料研究,并攻读博士学位。他以全A的成绩取得博士学位,并同时获得四枚金钥匙奖 。
严东生院士一直以来都有“矢志科学,许身报国”的心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的严东生院士欣喜若狂,迫不及待想要回到祖国,投身于祖国的科研建设中。当时严东生院士正在协助其导师完成一个科研项目,结束后会有一笔丰厚的酬金。但是矢志报国的严院士毫不犹豫的放弃了美国先进的科研条件和薪酬待遇,毅然决然的踏上艰难的回国之路。
作为不可多得的材料学人才,再加上中美的政治因素,可以想象,严院士的回国之路并不顺利,美国移民局对严东生的回国多有阻挠。好不容易办好回国手续,取道香港再北上天津。然而,由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香港方面也不愿意让严东生回国。 直到爱国人士、时任香港大学心理学教师曹日昌替他作担保,严先生才得以回国。就这样,历经40多天的周折,严东生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的严东生院士全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他带领团队精心“打造”了很多种现代先进材料,如碳/石英复合材料、多种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和重大国防工程等行业中。
言传身教事躬亲
严东生院士不仅是大科学家,也是一个大教育家。师从严东生院士的众多学生都记得严院士是如何为他们争取出国进修的机会,又是如何千叮万嘱的告诉学生要学成归来,为国效力。严东生院士的学生们也正如其期盼的那样如期回来了。作为严东生院士秘书的杨建华感慨:“有时候我会想,那么多人出国后都不回来了,为什么严先生的学生都回来了呢?因为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报效祖国的好榜样,并一直在实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严东生院士事必躬亲、言传身教,也培养了众多的无机材料专家。
完美大家无遗憾
2009年,严东生在央视《大家》栏目中曾说:“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遗憾,总的来讲比较顺。比如说,我交过一次女朋友,结过一次婚,现在已经66年了,健康状况她也相当好,不容易。”
严东生院士的妻子孙璧媃是他在燕京大学化学系的同班同学。1943年,严东生与孙璧媃喜结连理,孙璧媃随丈夫来到唐山教书。抗战胜利后,严东生和孙璧媃双双通过考试获得了去美国学习的机会。但是孙璧媃为了家庭放弃留学,选择留下照顾一双儿女和婆婆。
无论是在严院士上海的家还是北京的住所,邻居们每天都能见到严东生院士和妻子璧媃携手散步。“璧媃,一起去散步吧。”“璧媃,来听这首曲子。”……严东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呼唤爱妻时格外温柔。2014年孙璧媃病重入院,严东生院士执意亲自照顾老伴,每天陪到很晚,两人之间似有说不完的话。
2016年9月24日严东生院士逝世,吊唁厅中悬挂着一副黑色挽联,上书“学贯中西报家国,振学术科研交流树大家风范;荣辱不惊历乱世,守亲情良缘美誉享四世同堂”,在杨建华看来,这几行字正是严东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