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世界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71岁“知本家”冯冠平5年实现石墨烯产业化

   2017-10-10 720
导读

早晨7时30分,深圳科技园南区高新南七道的清华大学研究院里,几乎空无一人。71岁的冯冠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说自己有两个梦想

早晨7时30分,深圳科技园南区高新南七道的清华大学研究院里,几乎空无一人。71岁的冯冠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为国家引进能孵化出两个在世界产业领域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项目,“一个是超材料,现已基本实现,另一个就是石墨烯”。


近年来,冯冠平从全世界带回70多名石墨烯领域的人才,成立了30多家石墨烯企业,被誉为“中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


喜欢“抢时间”!屡屡先人一步


冯冠平喜欢“抢时间”,且屡屡能先人一步,这一点从其履历上得到印证——


1983年,37岁的冯冠平在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夺得银奖,以“柔性转子控制系统”在世界上第一个解决“振动中的主动控制问题”,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传感技术专家;


1987年,到德国做访问学者,两年获德国6项国家专利引起轰动;


1993年,回国后,他被清华大学破格提拔为最年轻的正教授、担任清华大学科技处处长;1995年,深圳确立发展高科技的战略目标,清华大学与深圳一拍即合,决定在深圳建一所研究院。


“清华大学每年都有数百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奖励或获得专利,但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的能力却很低。”1995年,冯冠平主动请缨南下。第二年,他就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中国首个“孵化器”。


截至2011年其卸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该院已孵化企业上千家,投资企业300多家,约20多家成功上市,其中包括深圳最知名科技创新企业之一的光启研究院。值得一提的是,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控股的力合创业投资公司,也在一次次资本运作中迅速扩张,十年间资产总额增加163倍。


尽管主业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冯冠平仍愿花1/3的时间来做科研。


2003年春,非典蔓延时,冯冠平联合几位团队骨干,用七天七夜时间,研发出一款能快速检测出“发热”患者的仪器——“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


从2003年4月18日到6月7日,不到两个月时间,研究院共计生产和销售各类红外测温仪20812台,帮助铁路部门检测旅客3000多万人次,共测出体温不正常者近万人,确诊为“非典”者21人、疑似病例38人,为防御SARS构筑了一道“长城”。


闯一条新路!创造石墨烯产业化奇迹


“想象一下,你推开卧室门,床头的一幅山水画在3秒之内将温度均匀调节至你最舒服的的温度。”再想象一下,只穿一套衣服玩遍南极、澳洲、巴厘岛……


这不是科幻场景,冯冠平教授正在开发且已经投产的石墨烯画和石墨烯发热服,将使上述场景变成现实。


“把20万片石墨烯薄膜叠加到一起,只有一根头发丝厚,硬度却是钢铁的200倍,比钻石还坚硬。”这种价格数倍于黄金的材料被称为“黑金子”。冯冠平指出,只要添加一点石墨烯进入其它材料,就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是足以引起革命性改变的“超级材料”。


退休后,冯冠平并未就此“安分”:不仅担任深圳石墨烯协会会长,还于2015年创办了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新的创业。


一般认为,石墨烯走向产业化至少需要10年。但冯冠平只用了5年。


这位41岁轰动德国传感学、47岁回国任清华大学科技处处长、49岁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迄今创办100家企业的中国“知本家”,又一次创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奇迹。


据全球首个石墨烯指数显示,全球石墨烯产业综合发展实力排名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和中国。


“有所作为大致有两条路径。一是沿着前人的思路开拓下去,但要比前人做得更好;另一条就是闯一条新路,这很难,但我更欣赏。”冯冠平表示。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pownet.com.cn/news/show-730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