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商局重工(江苏)一艘价值近10亿元的潜水支援船(DSV)订单在推迟交付后遭船东撤单。
是DP2规格的多用途潜水支援船,入级DNV GL,配备可容纳18人的饱和潜水系统及2艘自主动力高压救生艇,还配备柴电推进系统、全方位thruster、DP系统、海上起重机等。12月7日,泰国海工船东Mermaid Maritime发布公告称,经双方同意,子公司Mermaid Offshore Services已经终止了在招商局重工的建造合同,撤销“Mermaid Ausana”号DSV的订单。
Mermaid和招商局重工于2014年1月签署合同,订造1艘潜水支援船(DSV)和2艘钻井驳船,总价约为4.36亿美元。其中,DSV造价约为1.38亿美元(约9.52亿人民币),交付期定于2016年第三季度。钻井驳船造价则为每艘1.49亿美元左右,预计将于2016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交付。合同为总包合同,即船厂负责从基本设计到交船的所有工作。分别安排在招商局重工(江苏)及招商局重工(深圳)建造。今年5月,Mermaid宣布推迟上述3艘在建新船的交付时间。其中,2艘钻井驳船“MTR-3”号和“MTR-4”号的交付期已经推迟至12月31日,“Mermaid Ausana”号的交付期也推迟至2017年6月30日。
根据协议,撤单之后,招商局重工将保留Mermaid之前支付的2040万美元预付款,Mermaid不再需要支付新船交付时的1.248亿美元尾款。同时,作为协议的一部分,Mermaid已经获得招商局重工的100万美元,作为涉及建造合同和调解协议所产生的费用。
2016年,海工装备运营市场持续恶化导致海工运营企业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船东毫无订船欲望,海工装备市场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次大幅萎缩,新订单几近消失。克拉克森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海工船的订单量大幅下降96%,并且将在未来两年内继续维持较低水平。
据克拉克森数据,今年截至目前,仅有两份海工支援船新船订单,是大西洋航运(Atlantic Navigation)早在6月份签署的。这样糟糕的成绩可能创下有纪录以来OSV新船订单量的最低水平。除非市场条件改善,否则不会有任何变化。
据报道,年初至今,中国船厂预计交付的70座钻井平台中只有3座顺利交付,船东无法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为这些钻井平台找到租船合同。一位船厂负责人称,数十座钻井平台正被弃置在中国船厂,这些钻井平台确实吸引到了墨西哥、伊朗等国的经纪公司和游说集团,但此类洽谈最后通常无疾而终。
消息人士称,外高桥造船目前有10座新建自升式钻井平台,其中没有任何一座近期有望交付。去年,Paragon Offshore将自升式钻井平台“Prospector 7”号的交付期从2016年年底再推迟12个月。由于钻井平台市场衰退,外高桥造船正重新回归造船市场,并计划进军邮轮建造领域。
相比外高桥造船,大船集团“受灾”情况也很严重,今年6月,Seadrill已和大船集团达成协议,进一步推迟8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交付,8艘钻井平台中的5座将推迟至2017年交付,另3艘将推迟至2018年交付。
据了解,中远船务在8月底向Foresight交付了2座Super116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这2座钻井平台目前租赁给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并在印度海域运营。然而,中远船务还有大量在建钻井平台面临延期交付或撤单。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统计分析,2016年上半年,中国、韩国和新加坡船企接单额分别为3.2亿美元、2.2亿美元和1.4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83%、67%和75%。由于市场表现极度萧条,原本从船舶建造转型为钻井平台建造的船厂正试图重操旧业,回归船舶建造、维修和改装领域。
业界人士建议,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我国海工船建造企业一方面必须全力以赴保交船,力争资金早日回笼,确保资金链顺畅;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抢抓一些有质量的订单,确保后续有船可造。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风险的来临,竞争的加剧,正是船企向海工船细分市场拓展的难得机遇,相关企业应提高技术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控制生产成本,通过修炼内功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