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绿色、低碳、节能的理念正在驱动各个行业变革升级,也催生了一系列新产品、新业态的繁荣发展。在建筑建材市场,低辐射玻璃(Low-E 玻璃)的市场需求量正在持续飙升。和普通玻璃相比,Low-E 玻璃表面镀有化合物,因此节能效果更为突出。由于制作成本更高,Low-E 玻璃的市场价格也相对较高。但从长远来看,随着 " 双碳 " 政策持续推进,建筑行业将执行越来越严格的 " 绿色标准 ",Low-E 玻璃作为节能玻璃的应用主流,在存量替换市场和增量市场的应用也将越来越普遍,更会持续创造经济效益。
可有效节能并降低建筑物能源成本
随着 " 双碳 " 理念成为全球共识,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也成为必然趋势。按照 IEA 的数据统计,在全球能源使用量占比中,建筑物的占比高达 30%;而在全球电力消耗量占比中,建筑物更是占比高达 55%。玻璃作为建筑物中存量庞大的原材料,也是高能耗的来源之一。Low-E 玻璃的规模化使用,则可以有效节能并降低建筑物能源成本。
从产品定位来看,Low-E 玻璃作为低辐射玻璃,是一种对波长范围在 4.5~25 微米的远红外线有很高反射比 ( 80% 以上 ) 的镀膜玻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借助表面的金属和化学物低辐射涂层,它可以反射远红外线,阻挡高温场向低温场的热流辐射。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它的阻热和防止热能外泄的效果都非常突出,双向节能恒温的优势,让其在绿色节能建筑物中可以充分发挥使用价值,在住宅和商业建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目前,根据镀膜类型进行划分,市场上流通的 Low-E 玻璃主要包括太阳能控制低辐射镀膜(软镀膜)和被动低辐射镀膜(硬镀膜)两种,其中阳光控制 low-E 玻璃作为市场主流,主要在机场、展览厅、礼堂、商场和医院等商业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逐步向住宅类建筑市场延伸。
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 Low-E 玻璃产业应用和商用推广起步都相对较晚,直到 21 世纪初,随着一系列建材节能政策的颁布,Low-E 玻璃产业才开始全面崛起。特别是《关于促进平板玻璃行业结构改造的若干意见》等行业政策的出炉,让提升建筑物能源效率成为各方共识,在节能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推动下,我国 Low-E 玻璃的下游应用市场开始向普通公共建筑、中高档住宅领域延伸。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 2000 多家建筑玻璃深加工厂,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Low-E 玻璃等新兴产品所在的中高端市场依然由传统龙头企业主导,在产能方面,信义、南玻、旗滨等五大巨头占据 Low-E 玻璃市场 54% 的市场份额。
绿色建筑产业潮流推动市场快速扩容
随着建材行业成为我国碳减排任务的重点领域,为加速实现 " 双碳 " 目标,玻璃行业的绿色转型已经势不可挡。整体来看,我国 Low-E 玻璃产业发展虽然很快,但依然没有达到一线水准。其中,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 Low-E 玻璃使用率普遍在 70% 以上,而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仅仅是通过整体建筑技术的提升实现节能要求,并未对单一产品做出强制应用要求,这就导致我国 Low-E 节能玻璃的市场渗透率仅有 12% 左右,还有很大的挖掘提升空间。尤其是在下游市场,国内 Low-E 玻璃依然以大型公共建筑领域为主,庞大的住宅类家居市场亟待开发。
以 " 双碳 " 目标为导向,可以预见,无论是用量还是附加值,Low-E 玻璃都将为产业链带来新的增量市场。用一组直观的数据来进行对比 , 按照我国的建筑市场体量,如果每年新安装门窗 4 亿平方米,均采用 Low-E 玻璃,每年可以节省标准煤 870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2100 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