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厂家:金中伟业
- 产品名称:2712
- 型号:5496
- 类型:石棉织带
- 规格:8643
- 产地:7547
- 石棉含量:6634%
- 耐火温度:3142℃
- 烧失量:4629%
- 用途:3071
游船式竟渡较为普遍。从汉代开始就有游船式竞渡了。古时杭州西湖一带,民间端午节举行娱乐性龙舟竟渡活动,《梦梁录》载,官府在西湖举办游船式竟渡,“龙舟六只,戏于湖中”,船上有“七圣”、“二郎神”等装饰,划船人戴“大花”、“卷脚帽子”、“穿红绿戏衫,像演戏一般”。这些龙舟也进行速度比赛,终点夺标。我省部分地区流行的龙船景也叫“趁景”,每年衣历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指定水域邀集各乡龙船前来“应景”。因不争名次,只表演技巧,故称“趁景”。它轮流在各乡举行,每天一景。有些乡村很看重“龙船景”,像过盛大节日似的热闹。凡外村嫁来的妇女,看到娘家来的龙船“应景”,就要和丈夫、小孩带饼食,划小艇去表示欢迎。
龙舟文化起源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学术观点有:龙图腾祭祀说(闻一多《端午考》);祭祀水神,求雨说(文崇一《九歌中的水神和华南的龙舟赛神》);顺时令说(萧放《南北民俗的交融复合—端午节俗的形态》);公共卫生、送灾说(江绍原《端午竞渡本意考》)等等。民间则多源于纪念英雄人物说。“楚地说就是为了纪念自溺于水的屈原;越地说是为了纪念勾践,”其他的地方,诸如吴地,云南等又有其他说法。这当中,影响最深远的是纪念屈原的说法。《隋书·地理志》中就有:“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士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奠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古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关者如云。诸郡率然,而南郡,、襄阳尤甚。”《荆楚岁时记》亦云:“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并命舟楫以拯之。” 总之,龙舟竞渡这一传统习俗是由龙
舟、竞渡及相关的礼仪、传说故事等基本要素组成的。他的起源和发展,也是这些基本要素本身及他们的组合关系发展变化的结果。